不见临江双鲤鱼,经年川疾近何如。
难凭书札传心曲,空有冰霜儆索居。
听雨何时还对榻,篝灯寒夜只亲书。
中行犹复邻无妄,勿药遥占喜有馀。
寄怀复园
介绍
诗人陈曾寿《寄怀复园》赏析
《寄怀复园》,一首由清末民国初的诗人陈曾寿创作的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土的深情。《寄怀复园》是陈曾寿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颇为丰富,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政治立场。陈曾寿,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擅长书法和绘画,而且对诗词创作亦有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深刻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寄怀复园》一诗开篇“不见临江双鲤鱼”,便通过描绘一幅清雅的山水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珍惜。然而,随着诗行推进,“经年川疾近何如”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这种忧虑源自于时代变迁带来的生活压力以及政治动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诗句中,“难凭书札传心曲,空有冰霜儆索居”更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他既表达了与友人书信往来的困难,又揭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同时,“听雨何时还对榻,篝灯寒夜只亲书”则描绘了他在寒冷夜晚独自读书的场景,这种孤寂与坚持更增添了诗句的深度。
最后两句“中行犹复邻无妄,勿药遥占喜有馀”,则是对整个作品情感氛围的升华。在这里,“毋药遥占喜有馀”意味着尽管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但只要心存希望,总能找到一线光明。而“中行”二字的运用,则暗示了即使在困境中仍应保持正直和坚强的品质。
《寄怀复园》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艺术反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以及对历史背景的回顾,陈曾寿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
《寄怀复园》作为陈曾寿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丰富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