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至六通寺

山深息交游,独往寻僧庵。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伛偻应瞿昙。
院静无履声,微闻度檀楠。
长老信古德,耿悫致敬谦。
同居尽清修,不数前三三。
上堂俨夕课,龙吟起深潭。
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
皈依罪过身,惨怛人天含。
旁观敢赞叹,偷懈徒心惭。
方知设教力,历劫礼所担。
晚寻竹径归,回首情犹耽。
夜枕接瞻闻,寝寐同清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独行至六通寺》这首诗是陈曾寿创作的。《独行至六通寺》是一首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于六通寺的山间小径上,所见所感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还透露出他对人生、世事以及修行哲学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山深息交游,
    独往寻僧庵。
    径转忽异色,
    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
    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
    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
    伛偻应瞿昙。

  2. 诗歌赏析:《独行至六通寺》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捕捉了六通寺幽静而深邃的氛围。首句“山深息交游”设定了场景的背景,即在一个偏僻且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诗人一人。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在寺庙周围行走的过程,其中“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沿途风景的变化,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3. 主题思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俗纷扰的排斥。

  4. 艺术特色:陈曾寿的这首诗以其清新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诗人运用简练有力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六通寺的古刹之中,感受着那份超脱尘世的美好。

  5. 创作背景:虽然关于《独行至六通寺》的具体创作时间和作者陈曾寿的其他作品未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后所作。这一时期的陈曾寿可能更加倾向于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升华,从而选择了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追求。

《独行至六通寺》不仅是陈曾寿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山水诗的重要文本。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了中华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