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赴蜀

忍攀杨柳系征鞍,男子桑蓬逸处难。
儿代课书休寄忆,亲能勿药便平安。
连云蜀栈千寻上,捧日皇途一例看。
领袖功名应不远,他年禄养好承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外赴蜀》是明朝诗人王立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赴蜀的不舍与祝福,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期望。以下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王立道:明朝著名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擅长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1. 创作背景
  • 王立道在送别一位朋友赴蜀中时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入蜀的过程,而是通过自己的入蜀情景来反衬友人的出发,增添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深度。
  1. 诗歌原文
  • 穷鳞赴激湍,渔子争夜渔。
  • 何时更拊手,濠上观鯈鱼。
  1. 诗歌赏析
  • 意境优美:诗中通过“穷鳞赴激湍,渔子争夜渔”等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 语言凝炼:整首诗言简意赅,用词精准,充分体现了王立道作为诗人的语言功力和艺术修养。
  • 余味无穷:虽然简短,但每一句都饱含深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1. 文化影响
  • 《送外赴蜀》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还因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解读
  • 在现代,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解读方式来欣赏这首诗,例如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词汇选择和修辞手法,或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期待。

王立道的《送外赴蜀》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之一。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