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千仞弟之西江

征鞍才卸自青齐,又买扁舟听晓鸡。
孺子亭荒秋水白,滕王阁峙暮云低。
四山红树孤帆远,千里清霜一剑携。
送尔更教怀蜀道,鸿飞指爪各东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千仞弟之西江》是清代诗人马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
  • 马昶简介:马昶,字南叔,号桐城,清代著名诗人,有《听雨楼诗钞》传世。
  • 文学地位:马昶作为桐城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作品风格:马昶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其诗作语言清新脱俗。
  1. 诗歌原文
  • 首二句:“征鞍才卸自青齐,又买扁舟听晓鸡。”描述了诗人刚刚卸下征鞍,准备休息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启程的祝福。
  • 三、四句:“孺子亭荒秋水白,滕王阁峙暮云低。”通过孺子亭的荒废和滕王阁的雄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旅途中美景的期待。
  • 五、六句:“四山红树孤帆远,千里清霜一剑携。”用“红树”与“清霜”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
  • 末二句:“送尔更教怀蜀道,鸿飞指爪各东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期望。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描绘山水、古迹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 情感真挚: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情感真挚而深切。
  • 语言优美:诗歌用词精准,意象生动,读来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友情和自然的热爱。
  • 地域特色:诗中的“青齐”可能指的是山东地区,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1.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诗歌结构层次分明,前后呼应,体现了诗人较高的诗歌创作技巧。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红树”、“清霜”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友谊主题:诗中通过对友人的深情寄语,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关怀的情感。
  • 自然赞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送千仞弟之西江》作为马昶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 传播影响:该诗作在流传过程中被广泛传唱,为后人所知,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影响力。

可以发现《送千仞弟之西江》作为一首表达深厚友情与自然景致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