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次江观察韵

摧枯真觉可怜生,绕地漫天太怆情。
红似林花辞故蒂,黄随边草杂寒声。
旧承雨露春何蚤,尽脱风霜野乍清。
莫向江城高处望,许多溪壑扫难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落叶次江观察韵·其一》是清代诗人马凤翥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马凤翥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其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细腻描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品简介
  • 作者背景:马凤翥,字绍平,号恒斋,桐城人,有《复初堂集》流传于世。
  • 艺术风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邃的自然之美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
  • 主题内容:《落叶次江观察韵》共有两首,每首都通过落叶这一元素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节选:“摧枯真觉可怜生,绕地漫天太怆情。”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落叶的景象,落叶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新生命的开始,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意味。
  • 艺术特色:通过对落叶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
  1. 文化与历史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清代文人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展现,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的缩影。
  • 教育意义:通过对《落叶次江观察韵》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创作心态,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自然美和生命哲学的营养。

《落叶次江观察韵·其一》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