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

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
作镇曾闻古,钟样亦匪今。
邠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
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是一首五言律诗,由清朝乾隆帝创作。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之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四库全书》的编撰,对文治武功兼修有卓越贡献。
  • 乾隆时期,清朝文化、经济、手工业达到极盛时代,乾隆帝在发展康乾盛世局面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 诗歌原文
  • 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作镇曾闻古,钟样亦匪今。邠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
  1. 诗歌解析
  • 吉林真吉林:表达了对吉林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赞美之情。
  • 长白郁嵚岑:用“长白”代指长白山,形容山势高峻、雄伟壮观。
  • 作镇曾闻古:表示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听闻古代的故事和传说。
  • 钟样亦匪今:暗示着虽然时光流逝,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遗产依然存在。
  • 邠岐经处远:邠岐可能指的是地名或特定地点,表达出诗人对于遥远地方的向往和探索之情。
  • 云雾望中深:描绘了长白山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深远、神秘的感觉。
  • 天作心常忆:意味着天意如此,他的心灵始终怀念着这片土地和它的美好。
  • 明禋志倍钦:体现了对祭祀仪式的尊敬和虔诚,以及对于这种传统习俗的深厚情感。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乾隆帝巡视吉林境地时,他站在长白山脚下,遥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热爱。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抒发。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诗中的“长白”、“作镇”、“邠岐”等词汇,构建出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 情感之深:诗中的“天作心常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 文化之丰: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长白”即指长白山,“作镇”则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帝王或某地的行政中心,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今的文化,展现了一个皇帝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不仅能够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