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闰

遇闰深山秋益深,每因趁暖一幽寻。
松盘岭复苍中翠,叶落波心静里沉。
鹿度岩边看活画,禽鸣林际听仙音。
养生自是斯间好,勤政名轩敢忘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遇闰》是一首清代乾隆皇帝创作的七言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深山秋景中的静谧与生机,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在介绍《遇闰》的文学背景时,不得不提及其创作的历史时期及作者的个人经历。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之一。他的在位期间,清朝经历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如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六次下江南,以及《四库全书》的编撰等。这些事件反映了清王朝的强盛和辉煌。同时,乾隆帝还是一位文治武功兼修的君主,他修建了壮丽的圆明园,推动了文化、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乾隆帝的文化成就同样值得称道。他在发展康乾盛世局面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一代有为之君。在他的领导下,清朝的文化、经济、手工业都达到了极盛状态。乾隆帝的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政治上,也在文化艺术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诗歌创作《遇闰》。

《遇闰》的创作动机和主题思想可以从诗中窥见端倪。诗中提到“每因趁暖一幽寻”,这反映出诗人在秋天寻找一处幽静之地的心境。诗中的“养生自是斯间好”透露出诗人追求自然和谐与宁静生活的理念。而“勤政名轩敢忘钦”则表明了乾隆帝即便在退位后,依然心系天下,不忘治理朝政的责任感。

《遇闰》作为清代乾隆皇帝的作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一部记录了当时社会历史风貌和文化成就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世界,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