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松荫听瀑图

为爱泉声涤垢思,不簪不履坐厜。山庄曾学斯人听,却愧中涓供奉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征明松荫听瀑图》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清代皇帝乾隆所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创作于乾隆年间,具体时间为1749年,当时乾隆帝正在其私家园林中的静室中作画与吟诗。

《文征明松荫听瀑图》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景致。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还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详细信息:

  1. 作者介绍: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他还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并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他的文治武功兼修为清朝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内容如下:“为爱泉声涤垢思,不簪不履坐厜。山庄曾学斯人听,却愧中涓供奉随。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3.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瀑布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为爱泉声涤垢思”表明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欣赏和内心的净化;“不簪不履坐厜”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悠然自得。

《文征明松荫听瀑图》不仅是一部反映自然景观的诗歌,也是乾隆帝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