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读《离骚》不放怀,鹿门携手隐堪偕。
刘伶卧病犹贪醉,周泽逃禅独好斋。
身冷履霜嗟葛屦,家贫沽酒借荆钗。
人生随遇须安处,方信卿言亦复佳。
夜坐示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示内》是清代诗人马日思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和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通过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痛读《离骚》不放怀,鹿门携手隐堪偕。”两句,通过对比古代文人如刘伶和周泽的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刘伶因饮酒成性而被称为“酒仙”,周泽则因逃禅而闻名,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社会看来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然而,诗人却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些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同,认为只要内心满足,就能够找到人生的真谛。
“身冷履霜嗟葛屦,家贫沽酒借荆钗。”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况,虽然家境贫寒,但诗人依然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人们无论生活条件如何,都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人生随遇须安处,方信卿言亦复佳。”这两句总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生应该顺其自然,不必过于强求。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因为过度的追求往往会导致内心的疲惫和不满。只有接受现实,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夜坐示内》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作品。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