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凉示四弟半查

追凉到处与兄连,竹榻生衣尚宛然。
覆局每当疏雨后,论书多在晚风前。
丹铅手勘留三传,茶荈孤倾已十年。
今日夜台应太息,谢家群从总华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凉示四弟半查》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马曰琯所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追凉到处与兄连,竹榻生衣尚宛然。
    覆局每当疏雨后,论书多在晚风前。
    丹铅手勘留三传,茶荈孤倾已十年。
    今日夜台应太息,谢家群从总华颠。

  2. 诗人简介
    马曰琯,字秋玉,号嶰谷,祁门人。他不仅是清代著名的盐商、藏书家,还因其诗名被后人所称道。他与弟弟马曰璐齐名,共同代表了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文化成就,其文学造诣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3. 诗歌内容解析

  • 追凉与兄弟相连:首句“追凉到处与兄连”表达了诗人对于凉爽天气的向往以及这种情感与兄长之间的密切联系。
  • 生活细节描写:如“竹榻生衣尚宛然”,描绘出一幅宁静而舒适的生活画面,反映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 文化活动的参与:“论书多在晚风前”和“丹铅手勘留三传”,显示了诗人不仅关注自然之美,也热爱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 最后两句“今日夜台应太息,谢家群从总华颠”,则带有一种哀婉的情感色彩,反映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以及对家族未来的忧虑。
  1. 艺术特色
  • 律诗格式:《追凉示四弟半查》严格遵循了七言律诗的格式,每句七个字,共有八句,体现了古典诗歌的严谨结构和美学追求。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展现了他对亲情、友情、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
  • 文化价值:作为“扬州二马”之一的马曰琯,其诗歌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 语言韵味:诗句选用的词汇精准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和谐与平静的生活情趣,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
  1. 历史背景
    《追凉示四弟半查》的创作时间虽然不详,但考虑到马曰琯的生平经历以及其诗歌的风格特点,可以推断这首诗作是在他晚年所作。这一时期的马曰琯可能经历了人生的一些变迁或挑战,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如“今日夜台应太息”中的“夜台”一词常用来指代墓地,暗示着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沉思。

《追凉示四弟半查》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展现清代文人风骨和社会风貌的画卷。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形式以及浓厚的文化意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阅读并理解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哲理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