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萧疏倦倚楼,相将兰若慰沉浮。
午钟敲醒十年梦,溪水流残半世愁。
塔影斜侵竹院冷,茶烟不断白云流。
徘徊竟日风尘外,话到无生意未休。
同友人过华藏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恒懋创作了《同友人过华藏庵》。这首七言律诗是高恒懋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清代文人雅集和山水之间的深厚情感。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高恒懋(1682—1760年),字元礼,号西樵,晚号静岩,广东南海人。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高恒懋的诗歌在清代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原文:长夏萧疏倦倚楼,相将兰若慰沈浮。 午钟敲醒十年梦,溪水流残半世愁。 塔影斜侵竹院冷,茶烟不断白云流。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长夏”与“萧疏”营造了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而“倦倚楼”、“相将兰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心灵慰藉的向往。“午钟敲醒十年梦,溪水流残半世愁”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间的感慨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塔影斜侵竹院冷,茶烟不断白云流”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复杂情感的交织。
《同友人过华藏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生活感悟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