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坐春晖亭

结构无多地,邻园藉绿荫。
烟霞无俗态,花鸟得同心。
雨足闲锄药,茶香静理琴。
此中尘事少,颇似住山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春坐春晖亭》是清代诗人张令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张令仪,字柔嘉,桐城人,其生平资料不多,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热爱自然、追求宁静生活的文人雅士。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淡泊明志的情怀,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诗歌结构与内容
  • 基本结构:《晚春坐春晖亭》为五言律诗,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要求每句诗的字数相同,声调和谐。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遵循着固定的格律,体现了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
  • 主题内容:诗中描述了在春日里坐在春晖亭中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既有“烟霞无俗态”,又有“花鸟得同心”的意境。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恬淡。
  1. 诗歌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烟霞无俗态”等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 语言风格:张令仪在这首诗中的语言风格简洁而优雅,字字珠玑,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美丽的春日之中。
  • 哲理思考:诗中的“此中尘事少,颇似住山深”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静谧与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1. 历史背景
  • 清代文化环境:清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散文、绘画、戏曲等领域都有显著成就。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为文学作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文人墨客的影响:张令仪的生活时代正值文坛鼎盛,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频繁,这无疑对她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她的作品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晚春坐春晖亭》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和一曲心灵的独白。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心灵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