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四望豆花香,风送深林夏日凉。
静坐片时消暑气,人间此地即天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凭高四望豆花香,风送深林夏日凉。
静坐片时消暑气,人间此地即天堂。
《兴福院乘凉》是清代诗人张鹏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的某一天,在兴福院中乘凉时的所见所感。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作者背景: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宇宽,自号信阳子,遂宁县人。他少颖异,端静如成人,三岁即能诵读《大学》,并精通儒学经典。康熙八年(1669)中举人,十二年(1673)进士及第。此后,他在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并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务。他的文学成就颇丰,除了诗作之外,还曾撰写多篇关于教育和治理的文章,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诗作原文:
凭高四望豆花香,风送深林夏日凉。
静坐片时消暑气,人间此地即天堂。
诗意解析:
文化价值:《兴福院乘凉》不仅是一首描写夏天乘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思考空间。
艺术特色:
《兴福院乘凉》作为一首描绘夏日乘凉情景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