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浑无定,河流不肯平。
堤风乘浪峭,海月照沙明。
地险何年凿,羁愁一夕生。
故园千里道,空听铎铃声。
河边晓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行》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而非《河边晓行》。该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晓行途中的景色。以下是关于《晓行》的介绍:
作者介绍:《晓行》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居士,四川遂宁人,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其中不乏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
诗歌原文:《晓行》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诗句,展现了作者旅途中的所感所思。诗中不仅描述了沿途的景色,如“飞沙”、“露气”、“残月”、“鸣声”,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愁。诗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读来令人感到清新脱俗。
艺术特色:张问陶在《晓行》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强烈,容易引起共鸣。诗中的“飞沙”与“残月”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荒凉而又美丽的画面。而“海月照沙明”则给人以宁静而又深远的感觉。
文化价值:《晓行》不仅是张问陶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深刻理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历史影响:张问陶的《晓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诗歌不仅仅是文学形式,更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考的工具。张问陶的《晓行》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不变。
张问陶的《晓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能体会到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