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千山里,寒芜夕照中。
墙低狼伺爨,天阔鸟忘弓。
土炕烧烟赭,神丛画壁红。
比邻惟戍卒,长夜鼓匆匆。
白水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水驿》是一部由晚清诗人张荫桓创作的五言律诗。张荫桓,字樵野,一字皓峦,是一位出生于广东南海的官员,他捐资为知县,并在光绪间担任过山东登莱青道和安徽徽宁汝太广道等职。其诗作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从内容上来看,《白水驿》这首诗通过对“白水驿”这一特定场景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哲思。诗中的“古驿千山里,寒芜夕照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静谧空间。这样的描写不仅是对景物本身的刻画,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
在艺术手法上,张荫桓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墙低狼伺爨,天阔鸟忘弓”这两句,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驿站周边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含了人的命运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此外,诗中的“土炕烧烟赭,神丛画壁红”则运用了视觉上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仍保持的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张荫桓的《白水驿》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晚清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