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湘阴县

一城斗大隔重湖,雉堞参差认有无。
画角残秋人语怯,荒田晚稻雁心孤。
汨罗不上空兰蕙,斑竹林中怨鹧鸪。
三十六湾何处宿,夜深明月落菰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泊湘阴县》是清代著名诗人张启鹏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其诗歌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启鹏,字幼溟,长沙人,是一位道光乙未举人,有《梅墅诗钞》。他的文学成就和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一城斗大隔重湖,雉堞参差认有无。
    画角残秋人语怯,荒田晚稻雁心孤。
    汨罗不上空兰蕙,斑竹林中怨鹧鸪。
    三十六湾何处宿,夜深明月落菰蒲。

  2. 诗歌内容解析

  • 一城斗大隔重湖,雉堞参差认有无。:描述了一座小城在重湖之间的景象,城中的建筑参差错落,难以辨识。这句话通过视觉上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氛围。
  • 画角残秋人语怯,荒田晚稻雁心孤。:画角声在秋天的余晖中显得有些凄凉,而荒废的田地与晚稻则让人感到寂寞。这里的“雁心孤”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
  • 汨罗不上空兰蕙,斑竹林中怨鹧鸪。:汨罗江边虽生长着高洁的兰花和竹子,但在这哀伤的环境中却显得多余。鹧鸪的悲鸣增添了几分愁绪,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婉。
  • 三十六湾何处宿,夜深明月落菰蒲。:表达了诗人在三十六个弯曲的小湾中寻找住宿的地方,夜深时明月照耀下的菰蒲地显得格外静谧。然而,这种静谧之下隐藏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迷茫。
  1. 艺术风格分析
  • 张启鹏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景物的变化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例如,“画角残秋人语怯”中的“残秋”和“人语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秋天特有的萧瑟感。同时,“汨罗不上空兰蕙”也使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兰蕙的高洁反衬出屈原的清白与悲剧命运。
  1. 情感表达
  • 诗中的情感复杂且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间沧桑的感慨。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张启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这些历史事件影响了诗人的创作,使其作品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1. 文化意义
  • 《晚泊湘阴县》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更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晚泊湘阴县》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一位伟大诗人心灵世界的反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美,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