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亭即目

绕郭苍山起暮云,亭前衰草迟斜曛。
回塘风定秋萍合,鸂鶒无端画作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春亭即目》是清代诗人屠寄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绕郭苍山起暮云,亭前衰草迟斜曛。回塘风定秋萍合,鸂鶒无端画作纹。
  2. 创作背景:据《清代词人小传》记载,屠寄初名庾,字敬山,武进人。光绪壬辰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授淳安知县。这首诗作于其任上,可能是在游历或游览阳春亭时所作。
  3. 艺术特色:《阳春亭即目》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处的苍山和近处的亭前景色。诗中的“绕郭苍山起暮云”描绘了山峦连绵、云雾缭绕的远景,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亭前衰草迟斜曛”则通过描写亭前的衰败之草,传达出时间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回塘风定秋萍合,鸂鶒无端画作纹”两句则以风静水定、秋萍合拢为画面的一隅,展现了一种平静而又细腻的自然美。
  4. 鉴赏赏析:此诗不仅在视觉上有独特的表现力,更在情感上触动人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画面。通过对“鸂鶒无端画作纹”的描绘,诗人似乎在暗示生命的无常和美好瞬间的短暂,这种对生命真谛的思考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内涵。
  5. 历史文化价值:《阳春亭即目》不仅是一首抒情的小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地理以及自然景观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阳春亭即目》作为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古代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诗人精湛的技巧,更在内容上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