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城楼

皂雕风卷戍楼烟,官鼓催人又一年。
如此头颅明镜里,向谁肝胆宝刀前。
江山灵气归屠狗,乡国愁心付杜鹃。
有约钧天同日听,海东回首正茫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靖江城楼》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张应兰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应兰,又名张兰阶,金匮人,道光癸卯举人。他因殉难而获赠知府职位。尽管在战乱中不幸殉国,张应兰的诗作仍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1. 诗歌原文
  • 皂雕风卷戍楼烟,官鼓催人又一年。
  • 如此头颅明镜里,向谁肝胆宝刀前。
  • 江山灵气归屠狗,乡国愁心付杜鹃。
  • 有约钧天同日听,海东回首正茫然。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张应兰在《靖江城楼》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如“皂雕风卷”可能象征着乱世中的动荡不安,而“官鼓催人又一年”则表达了时光匆匆与历史的循环往复。
  • 情感丰富:诗中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国家兴衰的关注。通过对比“如此头颅明镜里”和“向谁肝胆宝刀前”,诗人表达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简练而不失力度,如“江山灵气归屠狗”,“乡国愁心付杜鹃”等句子,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

《靖江城楼》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和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忧思和抱负,还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社会情绪。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文化的人来说,这首作品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