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城偶成

霜落金天草木秋,平沙一望战云收。
黑河流尽千年恨,青冢埋将万古愁。
宝纛不因除寇见,天兵岂为避寒留。
先声到处群凶遁,耀德由来是远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化城偶成”是清代诗人崇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金天、草木和战云,以及黑河的流淌与青冢的埋藏,展现了一幅战争与和平交织的画卷。下面将具体展开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霜落金天草木秋,平沙一望战云收。
    黑河流尽千年恨,青冢埋将万古愁。
    宝纛不因除寇见,天兵岂为避寒留。
    先声到处群凶遁,耀德由来是远谋。

  2. 诗歌注释

  • 《归化城偶成》:这是崇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 崇安(清宗室),号友竹道人。康熙间袭封康亲王,雍正间官都统,掌宗人府。曾率兵驻归化,备噶尔丹。工诗书,卒谥修。
  • 《归化城偶成》描绘了清朝时期归化城的景色和历史背景。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沉静的氛围。诗人通过“霜落金天草木秋”一句,传达出秋季特有的萧瑟之感,同时暗示了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
  • “平沙一望战云收”则表现了战后场景的宁静,战云消散后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过去纷争的终结。
  • “黑河流尽千年恨,青冢埋将万古愁”反映了历史上某些重大事件的深远影响。这里的“黑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重要河流,而“青冢”则是对阵亡将士的纪念,二者共同构成了历史的沉重感。
  • “宝纛不因除寇见,天兵岂为避寒留”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军事行动,即正义的战争不应因为寒冷或其他外界因素而停止。这反映了诗人对军事行动的理想化期待。
  • “先声到处群凶遁,耀德由来是远谋”则体现了诗人对战略眼光和长远计划的认可,认为先发制人的战略能够震慑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归化城偶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同时也折射出了清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造诣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