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途乱红飘。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绕香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斜阳谁遣来花径,春色三分定。游丝无力系花腰,忙煞枝头相途乱红飘。
寻春莫向花间去,花外游蜂聚。南园芳草不会空,收拾春魂归去绕香丛。
《虞美人·胡蝶》是张惠言的词作,该作品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色和燕子与游蜂的行为,展现了一种高洁自守、清高孤傲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下面将详细介绍《虞美人·胡蝶》及其背后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作品背景:《虞美人·胡蝶》的创作时间未明确指出,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属于清代词人张惠言的作品。词作中融入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表达。
艺术特色:这首词采用了传统的“起兴”手法,以夕阳、蝴蝶等意象开篇,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在结构上,上下两片各四句,每句字数相同,韵脚一致,使得整首词的节奏分明、和谐统一。
情感表达:词中通过燕子不愿趋炎附势的行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独立的高尚情操。通过对蝴蝶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
文化价值:作为张惠言的作品,《虞美人·胡蝶》不仅是其个人创作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思想风貌的一种折射。在文学史上,它展示了清代词坛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
《虞美人·胡蝶》不仅因其优美的词藻和深邃的情感而备受推崇,还因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