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殉节纪略

降蛮见说附跳梁,蚁簇蜂攒不可当。
挥刀歼贼有儒臣,厥名为纪厥氏常。
报国贞心贯白日,捐躯浩气凛秋霜。
古来义烈畴堪拟,周在汉兮颜在唐。
昔岭万家挥涕泪,浣花千载奉蒸尝。
如君不愧真男子,奚趐博学能文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殉节纪略》是清代诗人张若渟所作。这首诗详细记录了常公(即张树槐)在1874年(同治十三年)抗击叛军,最终壮烈牺牲的事迹,其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面将从诗歌原文入手,进一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1. 诗歌内容概述
  • 背景描绘:诗中开篇“降蛮见说附跳梁,蚁簇蜂攒不可当”,描述了叛乱者猖獗、民不聊生的局面,以及常公面临的艰难局面。
  • 英勇行为:“挥刀歼贼有儒臣,厥名为纪厥氏常。”,展现了常公作为儒臣,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形象。
  • 精神风貌:“报国贞心贯白日,捐躯浩气凛秋霜。”,表达了常公忠诚报国的决心和壮烈牺牲的精神风貌。
  1. 艺术特色分析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蚁簇蜂攒不可当”),传达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
  • 语言简练:尽管内容深沉,但诗歌的语言却极富表现力,简洁有力的词汇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 象征意义:常公的名字“常氏常”被用来纪念他,这不仅是对个人的纪念,也象征着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1.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记叙了历史事件,更通过常公的行为展示了那个时代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它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 现实启示:《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殉节纪略》提供了一种反思历史的方式,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殉节纪略》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传统、传承文化,并在当今社会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