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江楼朓远

几点疏峰烟渡口。寒鸟冲波,蹙起靴纹皱。不见霜林浓似绣。赤阑桥外芦花瘦。
客里登楼还病酒。欲雪帘栊,故国空回首。寂寞西湖春渐透。梅开还等人归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 · 江楼眺远》是一首由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哀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生平
  •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将领。其词风格豪放,内容多涉及抗金复国、忧民爱民等主题,深受后世尊敬。
  1. 创作背景
  • 政治动荡:辛弃疾生活在北宋灭亡至南宋建立的动荡时期,面对国家的衰微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满。
  • 壮志未酬:辛弃疾曾积极投身于抗击金军的战斗,但因政治斗争和个人遭遇,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辛弃疾的词作中,常常融入自然景物,如山川、草木、风云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 情感深沉:辛弃疾的词往往透露出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通过历史的回望,寄托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1. 文学价值
  • 历史见证:辛弃疾的词作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南宋时代背景下社会现实的反映。他的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矛盾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化传承:辛弃疾的词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著名词句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蝶恋花 · 江楼眺远》不仅仅是一首词,它更是一部充满深意的历史长卷,展示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时代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