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除夜

寒气尽随春气发,狂飙送腊岁将新。
薄攒炉火难温酒,遍借朝衣不称身。
吹角羽林闲枕甲,建牙朱邸待推轮。
萧条深巷严更永,爆竹无声犬吠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丑除夜》是一首清代诗人陈廷敬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具体时间为清康熙十二年(癸丑年)年末。这一年,陈廷敬作为进士出身,在官场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和地位。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多次因政治斗争而遭受挫折,甚至一度被贬为平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作者简介:陈廷敬,字子端,一字说岩,号午亭,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等方面,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得到了当时文人王士禛的赏识,并因此被选入《尊闻阁集》。陈廷敬不仅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职务,还曾参与编修《圣训》、《一统志》、《明史》等重要文献。他的文学和政治生涯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才华。

  3. 作品原文与赏析:诗中“渐老天涯此夜中,兵戈关塞意何穷”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境遇的深刻思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而“梅花影写春醅绿,爆竹声连蜡穗红”则描绘了节日的氛围,梅花映衬着春光,爆竹声声响彻夜空,营造出一种喜庆而热闹的景象。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癸丑除夜》不仅是陈廷敬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