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得禹锡柳子厚宗元

叔文党羽总堪羞,最惜连州与柳州。
一败那知成大僇,高才毕竟有千秋。
竹枝歌罢悲迁客,荔子丹时拜故侯。
悔不当年贞介石,遂教流落弃荒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梦得禹锡柳子厚宗元》是清代诗人张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友谊为题材。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晋:清代山西阳城人,字隽三,有《艳雪堂诗集》传世。
  • 张晋的诗歌创作多以七古为主,其作品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1. 诗歌原文
    叔文党羽总堪羞,最惜连州与柳州。一败那知成大僇,高才毕竟有千秋。竹枝歌罢悲迁客,荔子丹时拜故侯。悔不当年贞介石,遂教流落弃荒陬。
  2.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诗歌开头“叔文党羽总堪羞”,表达了对于当时政治派系中人的轻蔑和不屑。接着“最惜连州与柳州”则是表达了对友人刘禹锡被贬谪连州与柳州之地的同情和遗憾。
  • 历史背景: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两人因支持王叔文、王伾革新而成为宰相王叔文、王伾集团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他们在政治革新失败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贬谪。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的手法,如“一败那知成大僇”中的“大僇”即耻辱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竹枝歌罢悲迁客”和“荔子丹时拜故侯”的描述,展现了友人在贬谪期间的生活情景以及诗人对此的情感投射。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友情与政治悲剧的结合,通过描绘友人的政治生涯和个人遭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现象的看法和感慨。

《刘梦得禹锡柳子厚宗元》不仅展示了张晋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当时政治变革中所经历的波折与挑战。这首诗不仅是对两位文人友情的颂扬,也是对那个时代动荡历史的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