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和韵

燕子归来又。斗轻寒、廉纤细雨,清明时候。绿遍阶前芳草色,妆点韶华依旧。更消得、几回僝僽。绿暗红稀春渐老,恐凄凉、花也如人瘦。只愁系,万丝柳。
琐窗一缕香消后。梦初醒、这番憔悴,非关病酒。别有伤心无限意,试问东风知否。怎吹去、眉间颦皱。记得当年弹指处,到而今、泪点盈衫袖。思往事,怕回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凉和韵》是清代诗人曹慎仪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以及岁月变迁带来的哀愁。以下是对《贺新凉和韵》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贺新凉和韵》创作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多受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曹慎仪作为清代的文人,他的作品中自然融入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个人情感。
  • 个人经历:曹慎仪的生活经历对他的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文人,他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还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贺新凉和韵》中的“斗轻寒、廉纤细雨,清明时候”,反映了他在特定季节的感受与思考。
  1. 主题内容
  • 春天景色的描绘:通过对春光的细腻描写,如“绿遍阶前芳草色”等句,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艺术效果。
  • 对青春易逝的感叹:“更消得、几回僝僽”反映出作者在欣赏春花的同时,也感叹着青春的短暂和易逝。
  • 自然与人生的联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曹慎仪抒发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曹慎仪的《贺新凉和韵》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诗句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 结构布局:《贺新凉和韵》遵循了传统的诗词结构,通常包括引子、主体和结尾,形成了一种完整的叙事框架。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 意境营造:《贺新凉和韵》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诗人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

《贺新凉和韵》不仅是清代文人曹慎仪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