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七夕

万里劳三月,他乡七夕天。
几声茅店雨,一带晚村烟。
兴到酒难觅,愁来夜不眠。
鼓盆余已久,乌鹊亦空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襄城七夕》是清代诗人张泰交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泰交,字公孚,号洎谷,山西阳城人。他于康熙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初任云南太和知县,后累迁至浙江巡抚。在位期间,其以廉洁著称,为官清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张泰交精通《春秋》,对古代典籍有深入的研究,这可能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作品原文:万里劳三月,他乡七夕天。几声茅店雨,一带晚村烟。兴到酒难觅,愁来夜不眠。鼓盆余已久,乌鹊亦空填。
  3. 作品赏析:《襄城七夕》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田园图景。诗中的“万里劳三月,他乡七夕天”,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独自在外的孤独与辛劳;“几声茅店雨,一带晚村烟”则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雨后的乡村景象,给人以静谧之感。然而,诗人的情绪并不完全被美景所化解,“兴到酒难觅,愁来夜不眠”透露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最后两句“鼓盆余已久,乌鹊亦空填”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与凄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佳作。

《襄城七夕》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