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叶润臣侍读次见贻韵

幽瀑咽危石,蛟龙深涧眠。
君诗与俗异,此曲少人传。
夜月窥残酌,晨风动急弦。
关河满榛棘,归路隔烟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叶润臣侍读次见贻韵》是清代诗人张金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张金镛的简介:张金镛,字良甫,号海门,浙江平湖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以画梅闻名,其作品兼工分隶。
  • 仕途经历:张金镛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中进士,之后官翰林院侍讲,并曾担任湖南学政等职务。
  • 艺术成就:他的艺术门类主要是书画,尤其擅长梅画,有“疏影横枝,得水边篱落之致”的美誉。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答叶润臣侍读次见贻韵》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张金镛创作,其原文如下:
幽瀑咽危石,蛟龙深涧眠。  
君诗与俗异,此曲少人传。  
夜月窥残酌,晨风动急弦。  
关河满榛棘,归路隔烟川。  
  • 翻译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所赠画作的欣赏之情以及自己归途中的感慨。其中“幽瀑咽危石,蛟龙深涧眠”,描绘了一幅深山古涧中的宁静景象;“君诗与俗异,此曲少人传”则赞颂了对方诗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整首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1. 主题思想
  • 艺术追求:张金镛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传统诗词艺术形式的尊重与传承。诗中的“幽瀑”与“蛟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着人生或历史进程中的复杂与深邃。
  • 个人情感:通过对友人画作及其背后故事的赞赏,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艺术之美的共同追求。诗中的“夜月”与“晨风”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的思绪飘渺,暗合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

《答叶润臣侍读次见贻韵》不仅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也成为了研究张金镛及其时代文人画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