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胜岩下作

奇峰有此碧嶙峋,得到应无尘世人。
随处寒苔皆鹤迹,多年秃树总龙身。
云中吠犬生虚籁,天半吹笙集上真。
拟陟层巅通问讯,空山或有葛天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特胜岩下作》是清代诗人张鹤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特胜岩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风景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张鹤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将特胜岩的自然景观转化为一首充满诗意的诗篇。《特胜岩下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2. 诗句解析:《特胜岩下作》中的“奇峰有此碧嶙峋”形象地描绘了特胜岩奇特的山峰,以及它们苍翠欲滴、参差不齐的形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特胜岩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赞美之情。“得到应无尘世人”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理想状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静无为生活的追求。
  3. 文化意义:《特胜岩下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中的“云中吠犬生虚籁,天半吹笙集上真”等意象,体现了古人对于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体现。这种思想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描述之一。

《特胜岩下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一首承载着丰富文化意蕴和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