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 · 岁暮

岁暮真同赴壑蛇。一天风色话栖鸦。又是黄昏新月影、上梅花。
屋角渐高星几点,人声欲静鼓三挝。谁道壮心浑似铁、不思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花子·岁暮》是清朝诗人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全称为《山花子·题石林小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时光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内容解析
  • 自然意象:诗中运用“赴壑蛇”、“风色话栖鸦”等自然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 时间感怀:通过“又是黄昏新月影、上梅花”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流逝时间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壮心不渝:诗中的“谁道壮心浑似铁、不思家”表达了诗人虽面临生活的孤独与挑战,但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对家的深深思念。
  1.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层次思考。
  • 用典巧妙:诗中使用了如“壮心”等典故,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增加了文化的厚度和深度。
  • 语言精炼:曹贞吉作为一位进士,其词作语言精炼,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
  • 传承中华文化:通过曹贞吉的词作,可以了解到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山花子·岁暮》不仅在形式上展示了曹贞吉作为文人的艺术成就,更在内容上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和对家庭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