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秋感

燕市秋来风色改。山围碧玉清凉界。屈指津门多紫蟹。街头卖。天生左手持螯在。
不信浊醪浇磊块。醉乡更比人间隘。月落屋梁憎老态。浑无赖。虫声四壁愁如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家傲·秋感》是诗人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下面是这首词的介绍:

  1. 诗词原文
    燕市秋来风色改。山围碧玉清凉界。屈指津门多紫蟹。街头卖。天生左手持螯在。不信浊醪浇磊块。醉乡更比人间隘。月落屋梁憎老态。浑无赖。虫声四壁愁如海。

  2. 创作背景

  • 曹贞吉(1634—1698),字升阶,又字升六,号实庵,安丘(今属山东)人。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曾官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著有《珂雪集》《珂雪词》。曹贞吉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在政治和生活中都经历了不少挫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 《渔家傲·秋感》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可能是在曹贞吉晚年或离世后的作品。此时,他可能已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也更加成熟和深沉。因此,这首词不仅仅是对秋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慨。
  1. 诗词解析
  • “燕市秋来风色改”描述了秋天到来时,燕市的风色发生了改变。这里的“风色”既是指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了人们的情绪和心境。秋天的来临往往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寥和哀愁,这种情感在曹贞吉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 “山围碧玉清凉界”进一步描绘了秋天景色的特点。这里的“碧玉”形容山的颜色如同碧绿的玉石一般清澈而美丽,而“清凉界”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感觉。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 “屈指津门多紫蟹”则是对当地市场景象的描述。这里的“紫蟹”指的是螃蟹,而“津门”则是指靠近黄河的天津城。诗人通过描述市场上的螃蟹,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
  • “街头卖”以下几句,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观察到街头的小贩、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琐碎和艰辛。然而,他也看到了生活中的欢乐和希望,比如“天生左手持螯在”,表达了自己对美食的享受和对生活的满足。
  • “不信浊醪浇磊块”则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民间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不值得留恋,而民间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
  • “醉乡更比人间隘”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民间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官场的生活太过复杂和险恶,无法与他心中的“醉乡”相比。这里的“醉乡”象征着一种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状态,它代表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和美好的追求。
  • “月落屋梁憎老态”则是对夜晚景象的描述。这里的“屋梁”指的是屋顶上垂下的横梁,而“憎老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他看到了月亮落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浑无赖,虫声四壁愁如海”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述。这里的“浑无赖”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无奈和感慨,而“虫声四壁愁如海”则形象地描绘了他身处的环境之幽静和孤独。他感受到了周围的寂静和空旷,以及心中无尽的忧愁。

《渔家傲·秋感》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