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送蓝公漪还闽

闽海畸人,凌轹词坛,飞扬若斯。况烟云落纸,南宫北苑,锟铻切玉,周鼎商彝。大翮山头,鸿都门下,一艺分来自可师。延秋路、对西风黄叶,欹帽吟诗。
沧浪遗派攸归。除高柄、林鸿更有谁。喜霜浓月白,共君一醉,短衣孤剑,此去安之。三尺残阳,两行枯柳,衰草平芜有所思。今行矣,想旧庐无恙,松菊依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送蓝公漪还闽》是清代诗人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背景:曹贞吉,字梦白,号茗柯,又号茶村,浙江绍兴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擅长诗词、书法和绘画。在词坛上,曹贞吉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受到后世赞誉。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派的壮阔气势,也有婉约派的柔情似水,展现了词人在艺术上的全面探索和创新精神。
  2. 词作内容:此词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且个性鲜明的文人——蓝公漪,其人不仅在文学上有非凡的成就,更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细腻的笔触,词人表达了对这位闽海畸人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词人本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词中的“大翮山头,鸿都门下,一艺分来自可师”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才的推崇和对知识的尊崇。
  3. 词牌鉴赏:沁园春是词牌名的一种,它源于北宋时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沁园春·送蓝公漪还闽》作为一首词,其形式规整,音韵和谐,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词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结构和节奏,从而深入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技巧。
  4. 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化中,诗歌不仅是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曹贞吉的《沁园春·送蓝公漪还闽》不仅是一首赞美个人才华的词作,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曹贞吉的《沁园春·送蓝公漪还闽》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风采,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