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入东塔禅房

乍归禾里客怀酸,仅识城东旧讲坛。
曲港欲邀仙舸宿,山风不动塔铃寒。
一身与世悲空寂,初地从僧借羽翰。
春晦更看游骑少,夜凉花雨撼栏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入东塔禅房》是明朝诗人曹溶的作品。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曹溶,明代嘉兴人,字秋岳,别号洁躬、倦圃等。他出生于明崇祯十年,并成为明朝的进士。在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御史,之后虽曾屡起屡踬,但最终官至广东布政使。
  1. 作品原文
    乍归禾里客怀酸,
    仅识城东旧讲坛。
    曲港欲邀仙舸宿,
    山风不动塔铃寒。
  2. 诗句赏析
  • 乍归禾里客怀酸:此句表达了诗人归乡后内心的酸楚与感慨。”禾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生长的地方或故乡,诗人通过”客怀酸”描绘了其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内心哀愁。
  • 仅识城东旧讲坛:”仅识”表示诗人对城市东部旧讲坛的熟悉程度有限,可能意味着曾经频繁访问此地,现在却只能回忆。这里的讲坛或许曾是他求学或者讲学的地方,见证了他的人生轨迹。
  • 曲港欲邀仙舸宿: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想在宁静的曲港中邀请仙船住宿,象征着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 山风不动塔铃寒:诗人用“山风不动”和“塔铃寒”来传达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在面对孤独和寂寞时的心境。
  1. 作品背景
  • 此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城市和自然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晚入东塔禅房》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索。
  •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1. 文化意义
  • 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晚入东塔禅房》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
  • 这首诗不仅是曹溶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明末清初文学的代表之一。它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晚入东塔禅房》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古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还折射出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