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访傅青主

泪点为诠红,曾踏天街柳絮风。执手松庄春恨晚,冥蒙,倦向河山数晋宫。
逃世转情浓,破衲闲披觱篥中。说是道人终不信,豪雄,白发难令酒榼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访傅青主》是诗人曹溶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曹溶(1613-1685),字鉴躬,号秋岳、倦圃,浙江秀水人。明崇祯十年丁丑科(1637)进士,官户部侍郎。入清后,任顺治朝御史、广东布政史、山西按察副使等。好金石书画,富收藏。善诗,李天生称其五古“如羚羊呈角,无迹可寻,而浑金璞玉中,奕奕自露神采”。
  1. 诗词原文
    泪点为诠红,曾踏天街柳絮风。
    执手松庄春恨晚,冥濛,倦向河山数晋宫。
    逃世转情浓,破衲闲披觱篥中。
    说是道人终不信,豪雄,白发难令酒榼空。

  2. 词牌名:《南乡子》

  3. 创作背景

  • 《南乡子·访傅青主》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明朝末期,作者为了拜访傅青主而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可能表达了作者对傅青主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慨。
  1. 诗词赏析
  • “泪点为诠红,曾踏天街柳絮风。”这句诗描绘了作者曾经在春天的街头漫步,感受着柳絮随风飘落的景象,泪水也随之盈满眼眶。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 “执手松庄春恨晚,冥濛,倦向河山数晋宫。”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春恨晚”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感慨;而“河山”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 “逃世转情浓,破衲闲披觱篥中。”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逃离世俗之后,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那就是弹奏觱篥。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声音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 “说是道人终不信,豪雄,白发难令酒榼空。”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信仰和忠诚的坚持。这里的“道人”可能指的是傅青主,而“豪雄”则体现了诗人的气概和勇气。同时,“白发难令酒榼空”意味着即使年华老去,诗人依然保持着一颗豪迈的心,不轻易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南乡子·访傅青主》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傅青主的敬仰之情的表达,也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