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绝徼靖边藩,盛典重优养士恩。
鉴秉天南新扫榻,筵开海北欲倾樽。
衣冠四十斯文寄,礼乐三千至道存。
但愿鲲鹏腾渤海,敢言桃李尽公门。
饯赠诸生赴台院试
介绍
文学作品《饯赠诸生赴台院试》是明代诗人张玺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赴台院试的深切祝福,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情怀。
《饯赠诸生赴台院试》作为一首押元韵的七言律诗,其形式严谨而不失灵动,语言精炼而充满力量。诗中“清风绝徼靖边藩”开篇立意,用“清风”比喻清新正直的政治风气,“绝徼”指边疆的险峻,“靖边藩”则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望。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政治素养,又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歌中“盛典重优养士恩”一句,强调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这反映了明代初期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不仅传达出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鉴秉天南新扫榻”,以“鉴秉”暗喻主人,表明主人愿意迎接客人,并为他们扫除障碍,展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友情的珍视。“筵开海北欲倾樽”,则是说宴会准备得十分丰盛,想要与友人一起畅饮庆祝,这不仅是对友人赴试的支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宴请习俗,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诗中的“衣冠四十斯文寄,礼乐三千至道存”等句,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学和品德,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集和学术交流之风盛行的社会环境。这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推崇,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对朋友的祝愿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饯赠诸生赴台院试》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明代初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这首诗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代诗词的读者而言,了解和欣赏这样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和人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