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同梦蹑天梯,自屏尊罍急鼓鼙。
一触网罗江水阔,几回书札塞云迷。
闲琴独理龙潜听,裂素难投蠹坏题。
已是结邻乖夙约,放归我亦涧于西。
始得伯潜书时筑室石鼓山中以诗寄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始得伯潜书时筑室石鼓山中以诗寄怀》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右丞”,他擅长画山水,多游历名山大川,作品意境深远,富有诗意,被誉为中国画的鼻祖。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王维在晚年隐居于终南山下,过着清静的生活。一天,他偶然从一位友人处得到一份珍贵的书信,信中记载了那位友人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这份书信触动了王维的心弦,于是他决定在终南山中的石鼓山筑造一座小居,并将这份感动转化为文字,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始得伯潜书时筑室石鼓山中以诗寄怀》全文如下:
初发南梁路,西行到石鼓。
山深人迹绝,日暮鸟声悲。
野径穿松竹,幽泉出涧湄。
坐来唯见月,应照我心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前往终南山途中的感受和所见之景。第一句“初发南梁路,西行到石鼓”交代了作者出发的位置和方向;“山深人迹绝,日暮鸟声悲”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野径穿松竹,幽泉出涧湄”则展现了山间自然的宁静美。最后两句“坐来唯见月,应照我心期”则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陪伴下,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王维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