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弃明时分所甘,无家何处著茅庵。
便凭黄阁筹生计,愿寄沧洲得纵探。
冰积峨峨几止北,鸢飞跕跕罢征南。
负刍越石嗟枯槁,门下虚烦解左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捐弃明时分所甘,无家何处著茅庵。
便凭黄阁筹生计,愿寄沧洲得纵探。
冰积峨峨几止北,鸢飞跕跕罢征南。
负刍越石嗟枯槁,门下虚烦解左骖。
《释戍将归寄谢合肥相国》是清代诗人张佩纶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中法战争后期,作者张佩纶在福建军务期间因戒备不严导致舰队、船厂被毁而遭褫职戍边,后获释回乡。
张佩纶,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篑斋,是清代直隶丰润出生的学者。他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曾历任侍讲学士等职,并在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他的官场生涯颇为波折,尤其是在中法战争期间,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最终被免职并流放到边疆。
《释戍将归寄谢合肥相国》全诗如下:
捐弃明时分所甘,无家何处著茅庵。
便凭黄阁筹生计,愿寄沧洲得纵探。
冰积峨峨几止北,鸢飞跕跕罢征南。
负刍越石嗟枯槁,门下虚烦解左骖。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失意文人对过往荣光的追忆与对家乡山水的眷恋。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张佩纶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于和平岁月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张佩纶的《释戍将归寄谢合肥相国》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历史背景与心路历程,更是清朝末年特定历史时期的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时代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