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传贾生,不载《治安策》。至今悲长沙,如对宣室席。
煦京岂良史,唐肆求马迹。榜子加点窜,貌形神已隔。
呜呼唐贞元,聪察亦令辟。朝困二吴谗,夕受一裴厄。
冰炭固宜然,苍蝇岂爱璧。邺侯时无伦,造膝全国脉。
垂死引晋参,遗贤吁可惜。颇疑史失之,家传稿盈尺。
嗟哉君子操,介立如松柏。嗟哉小人交,夺正如朱碧。
德孤且不邻,物腐易求隙。未相道已睽,焉免忠州谪。
太息建中忧,泚光竟寻逆。三军涕何从,禹汤能自责。
功同衣白人,灵武赞谋画。天非材不生,相在君之择。
谁与裂白麻,阳城空有驿。谁与进奏疏,端明亦终斥。
契合世固难,吊古无荒宅。吾师理残编,误本亲纠摘。
即今中兴年,抱道辞徵辟。阅世有名言,出辞戒直迫。
讽谏意缠绵,君心匪难格。何用撮古方,活世此砭石。
书陆月湖先生手校宣公奏议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陆月湖先生手校宣公奏议后》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董其昌为好友、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学者和书画家的陆月湖的手校本《宣公奏议》所写的一篇序文。这篇序文不仅详细记述了手校过程,也表达了董其昌对陆月湖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在这篇序文中,董其昌首先介绍了陆月湖的书法风格:“笔力遒逸,结体超逸”。接着,他赞扬了陆月湖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和实践,认为他的书法作品“意态高远,神采焕发”,并且能够与古人的书法相媲美。同时,他也提到了陆月湖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和鉴赏能力,称他为“博物君子”,并称赞他的学问“渊博无涯”。
在谈到手校过程时,董其昌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何逐字逐句地审阅原文,并根据陆月湖的意见进行修改的。他表示,虽然自己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但通过与陆月湖的交流和讨论,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最后,董其昌表达了自己对陆月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一些评论。他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过于浮躁,人们往往追求名利而非真正的学问和品德。因此,他呼吁人们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期达到真正的精神境界。
《书陆月湖先生手校宣公奏议后》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董其昌的才华和品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