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于湖韵答少谷

为甚侯封万里,何须药捣千年。云英分载绿蓑船,风紧杨花扑面。
半卷兵书已矣,一篇酒颂依然。胡麻应熟白云天,留得桃花几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 · 于湖韵答少谷》是清代诗人张祥龄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品原文:为甚侯封万里,何须药捣千年。云英分载绿蓑船,风紧杨花扑面。半卷兵书已矣,一篇酒颂依然。
    诗中“为甚侯封万里,何须药捣千年”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云英分载绿蓑船,风紧杨花扑面”则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以及人物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2. 创作背景:张祥龄生活在清朝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常常借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张祥龄可能因某种原因与少谷有过交流或争论,因此写下了这首《西江月》。
  3. 艺术特点:《西江月 · 于湖韵答少谷》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特别是“半卷兵书已矣,一篇酒颂依然”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4.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通过了解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西江月 · 于湖韵答少谷》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时期的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