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对月口占

凉月高高夜漏深,竟成坐对久沉吟。
剧怜烛尽三条后,几许良工苦用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试院对月口占》是清代常纪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1. 作者信息
  • 姓名:常纪,字铭勋,号理斋,承德人。
  • 职业与成就:乾隆辛卯年(1781)进士,曾历任崇庆知州等职,后殉难,赠道衔。
  • 作品:《试院对月口占》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凉月高高夜漏深,竟成坐对久沈吟。
    剧怜烛尽三条后,几许良工苦用心。
  • 翻译:明亮的月光高挂高空,夜晚的滴漏声深沉而悠长。我竟然能静坐沉思良久。蜡烛已经燃烧到了第三根,我不禁感叹那些精心制作的人是多么的辛苦和用心。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通过描写明月、夜漏以及沉思,传达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 艺术手法:运用对比手法,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使诗歌结构更加紧凑。
  • 语言特点: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易于诵读,且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或更早的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纪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1. 文化意义
  • 哲学思考:诗中的“凉月”、“夜漏”等意象,暗示着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沉思人生哲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内省精神和对宇宙自然的敬畏。
  • 情感寄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试院对月口占》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展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