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隋宫树,幽珉犹记美人墓。
雄龙雌凤欢几何,一十九年等闲度。
裁文和泪秀庶人,花台非复当时春。
金凫玉鱼世已出,传红写翠人空陈。
阿𡡉然豆太煎迫,帝子游魂归不得。
古时尘满鸳鸯茵,地下相逢泪亦滴。
只今龙首草离离,三尺碑留董氏姬。
莫叹容华易销歇,独孤免骂阿云儿。
隋美人董氏墓志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隋美人董氏墓志铭》是一篇由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所撰的碑志,记载了隋朝开皇十七年(597年)病逝的妃妾董氏的生平与事迹。以下是对《隋美人董氏墓志铭》的介绍:
作品概况:此作品全名《美人董氏墓志铭》,其创作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岁月。在艺术成就上,它属于隋代墓志中的上品佳作,书法布局平正舒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清雅婉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艺术风格:该作品的书法布局平正舒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清雅婉丽。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当时书法的审美标准,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素养。
历史背景:作为隋文帝之孙蜀王杨秀的作品,《董美人墓志铭》不仅是对已故妃妾董氏的一种缅怀,也是对家族历史的传承。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此类作品的出现,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和家庭纽带,还反映了隋朝文化与审美的多元性。
考古发现:《董美人墓志铭》是在陕西兴平县出土的,嘉庆年间被发现并被世人所知。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墓葬风俗及隋朝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后世影响:自清代嘉庆年间出土以来,《董美人墓志铭》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赞誉。它不仅是研究隋朝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隋美人董氏墓志铭》作为一部跨越千年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