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申仙居游安陵禅院赠月五上人

卫河回岸午钟沈,福地清幽试共寻。
一径莓苔迎客净,四时花木掩关深。
轻帆自幻风前影,逝水难留定后心。
欲向已公参半偈,萧萧松际已潮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申仙居游安陵禅院赠月五上人》是清代诗人曹昕的作品。在这部诗作中,曹昕描绘了与月五上人在安陵禅院的幽静环境中共度时光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禅宗修行的向往及感悟。

曹昕在诗中以“卫河回岸午钟沈,福地清幽试共寻”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这里的“卫河”指的是卫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而“回岸”则暗示了河水环绕的地理特色。“午钟沈”则意味着寺庙中的钟声悠扬深沉,给人以时间停滞的感觉。这样的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还透露出作者对于禅宗修行环境的赞赏。

诗中的“一径莓苔迎客净,四时花木掩关深”进一步展现了禅院的幽静之美。这两句诗意地勾勒出一条被苔藓覆盖的小径,显得清新而又洁净,周围的花木随着季节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为整个环境增添了生机。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述,也象征着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宁静和深邃。

“轻帆自幻风前影,逝水难留定后心”这句诗则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轻帆随风摇曳,难以捕捉其真实的影子;而流水虽逝,却留下了坚定的心志。这里既体现了禅宗中常见的“风幡易倒”的思想,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态度的强调。

“欲向已公参半偈,萧萧松际已潮音”一句则传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的愿望。通过向高僧请教,希望能够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佛法真谛。而那随风飘落的松涛,似乎也在低语着某种启示。

《同申仙居游安陵禅院赠月五上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禅宗修行环境和心境感悟的诗歌,也是一次对自然美和生命哲学的深刻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禅宗修行以及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