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廊云锦丽,涧水桃花香。
张公留遗踪,丹井依平冈。
寒泉激危石,响雪奔飞梁。
溪喧心愈静,炎蒸有余凉。
杳霭散云影,澄碧涵天光。
烟林互苍莽,幽邃安可量。
别来岁月遒,结想徒茫茫。
先公有浮山诗因忆旧游敬步原韵·响雪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响雪廊》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通过对响雪廊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点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响雪廊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雪景中的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以“先公有浮山”开篇,点明了响雪廊所处的地理位置——浮山。这一部分虽然只是简单提及,却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奠定了基础。
诗人转向对响雪廊本身的描绘。他指出,响雪廊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色。这里的“响雪”二字,既指雪落时发出的声音,也暗示了雪景中的美丽与宁静。而“廊”则是指走廊,这里可能是指响雪廊内部的走廊或外部的景观走廊。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
在描述了响雪廊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特点后,诗人接下来进一步展开对雪景的描绘。他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生动地描绘出雪景的美丽与壮观。从远处望去,雪花纷纷扬扬,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近处看时,雪花落在树叶上、石头上、地面上……每一片都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雪景本身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雪景与其他季节的景色进行了对比。如春天的花海、夏天的绿荫等,都与眼前的雪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我欲乘风去”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想要亲身体验雪景美景的愿望。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勇于追求美好,享受自然赋予的每一份恩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