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闲咏

烟雨茅斋别有春,忍将尘事罥心神。
闲亲鱼鸟为佳客,浪认溪山作主人。
入骨晓晨偏送冷,到门残月不嫌贫。
白云长锁桃源路,未见渔郎肯问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草堂闲咏》是清代诗人曹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春雨绵绵的茅斋中,独自欣赏自然美景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自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具体介绍如下:

  1. 诗歌原文
    烟雨茅斋别有春,忍将尘事罥心神。
    闲亲鱼鸟为佳客,浪认溪山作主人。
    入骨晓晨偏送冷,到门残月不嫌贫。
    白云长锁桃源路,未见渔郎肯问津。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烟雨茅斋”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接近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 情感真挚:“忍将尘事罥心神”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语言优美:诗句“入骨晓晨偏送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寒冷给诗人带来的清新感受。
  • 象征意义: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寓意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尘世的高尚情操。
  1. 作者简介
  • 曹复,字朗先,号雨村,清代诗人,著有《雨村诗稿》,但年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每句五字,共八句,结构严谨,音韵和谐。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草堂闲咏》不仅是曹复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也是清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思想内涵:诗中所蕴含的对自然和谐、心灵自由的向往,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动荡、文化多元,这一时期的诗歌多反映了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 个人经历:曹复作为一位年轻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审美追求,也蕴含了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系
  • 诗歌比较:曹复的《草堂闲咏》与他同时代或后来的诗人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如魏野的《池上闲咏》等。
  • 历史地位:《草堂闲咏》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出现标志着清初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可以看出《草堂闲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示了曹复深邃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清代诗歌创作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