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庐

身世本无主,居停寒暑迁。
篱疏云欲补,屋小月能穿。
诗意风前远,花光雨后妍。
寄言招隐者,曾足买山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葺庐》是元代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朱德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是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记录历史、传达思想的重要工具。朱德润作为元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化氛围。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葺庐》:

  1. 作者简介
  • 朱德润,元代诗人,字泽民,睢阳人,徙吴中。他在仁宗延祐末年被推荐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他的文学成就包括工画山水人物及能诗善书,且有《存复斋集》等著作传世。
  1. 诗歌内容概述
  • 《葺旧庐作》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往简朴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简陋但充满自然美的环境,抒发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在《葺山中故庐有感》中,朱德润则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他通过对旧庐的描述,展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赞赏。
  1. 诗歌艺术特色
  • 《葺庐》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内涵而著称。朱德润通过使用如“敝庐隔风雨”、“蔬食乐晨夕”这样质朴的词句,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理解,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情操。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融合了中西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朱德润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过渡中,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深化。
  1. 后世评价
  • 尽管朱德润的作品在其时代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在文学史上并未占据显著的地位。然而,他的诗歌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被认为是元代诗歌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葺庐》作为元代诗人朱德润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才华和审美取向,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以及文人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