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宸寺小憩

无计长天可引凉,花宫隐隐隔垂杨。
暂抛东郭乌皮几,来访南宗青豆房。
两盏饭消云子洁,一瓯茶泛月团香。
倦时随在堪倚枕,不用频移倦客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宸寺小憩》是清代诗人张九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九钧,字陶万,湘潭人,雍正癸丑进士,曾任浙江温处道。他的文学成就在《甄斋诗集》中有所体现。
  2. 诗歌原文:《北宸寺小憩》的原文如下:
    无计长天可引凉,花宫隐隐隔垂杨。
    暂抛东郭乌皮几,来访南宗青豆房。
    两盏饭消云子洁,一瓯茶泛月团香。
    倦时随在堪倚枕,不用频移倦客床。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北宸寺小憩时的心境。诗中“无计长天可引凉,花宫隐隐隔垂杨”一句,生动刻画了夏日的清凉与寺庙的幽静,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暂抛东郭乌皮几,来访南宗青豆房”则表达了诗人放下日常琐事,来到寺庙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
  4. 文化背景:清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诗人在此时期的作品中展示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北宸寺小憩》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美学特点和时代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深的文化修养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5.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有关。诗人或许在某个夏日午后,选择在北宸寺小憩,以此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生命的真谛。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6. 艺术特色: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北宸寺小憩》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北宸寺小憩》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