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谈徐武功事感赋

三百年中两妖鸟,秦会之后徐有贞。同罪者谁?御史王文。
同功者谁?将军石亨。前日议南迁,今日议夺门。武功武功,尔亦腼然人,甘与分尸之桧万年遗臭独何心!
宋少保,明少保,栖霞山色至今好。两家祠墓岿然存,秦徐残骨贱如草。
东窗饶舌莫嗔司晨鸡,此时并无长舌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客谈徐武功事感赋》是清代诗人张宝森的作品,创作于光绪戊子年,全诗共四百八十九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张宝森(1798—1865),字友柏,清代丹徒人,官至仪徵训导。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留下了丰富的诗文作品。《与客谈徐武功事感赋》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当时社会状况的独到见解。

此诗通过提及秦朝和明朝的政治斗争,揭示了权力斗争和政治决策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诗中的“三百年中两妖鸟,秦会之后徐有贞”表明了权力斗争的激烈和历史的变迁,而“前日议南迁,今日议夺门”则反映了政治决策过程中的不同观点和争议。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历史的残酷性,也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和挣扎。

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忠臣与奸臣的行为,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两面。如“同罪者谁?御史王文”,这里的王文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其行为被作者视为不仁不义的代表;而“宋少保,明少保,栖霞山色至今好”,则暗示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仍有正义存在。这反映出诗人对善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道德价值的坚持。

诗中的“武功武功,尔亦腼然人,甘与分尸之桧万年遗臭独何心!”表达了对历史上某些人物的强烈批评。这句话中的“分尸之桧”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政治事件或人物,其行为被视为极端和不齿。这种强烈的批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坚持。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诗人在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时,不仅仅是从道德层面进行判断,更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这种深度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使得《与客谈徐武功事感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本关于历史、人性和社会的书。

《与客谈徐武功事感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反思和人性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