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悲庵画梅为秦伯未作

吾爱赵撝叔,当年善画梅。
幽花明夜雪,直干奋春雷。
笔墨馀残幅,河山换劫灰。
风流谁比似,未敢附舆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仿悲庵画梅为秦伯未作》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作品

这首五言律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紧密相连,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时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曹家达,字颖甫、尹孚,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是江苏江阴人。他出生于望族世家,早年就读于著名学府南菁书院。在中举并入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授期间,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同时也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包括诗词和医学两方面的成就。

诗歌原文如下:吾爱赵撝叔,当年善画梅。幽花明夜雪,直干奋春雷。笔墨馀残幅,河山换劫灰。风流谁比似,未敢附舆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赵撝叔的深厚怀念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无限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赵撝叔笔下梅花的幽雅与坚韧,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斗霜的精神特质。诗中“直干奋春雷”一句,既形容了梅花枝干挺拔、生机勃勃的形象,又隐喻了诗人自己面对困难仍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仿悲庵画梅为秦伯未作》不仅是曹家达对赵撝叔作品的艺术模仿,更是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与道德的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