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福寺再叠常少府韵

何年封植此,乔木已成林。
一夜北风起,乱山黄叶深。
寒潭新镜藻,荒涧古琴心。
石磴经行处,鸟啼空好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兴福寺再叠常少府韵》是曹家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曹家达,字颖甫,又号尹孚,晚号拙巢。他生于江苏江阴,是一位在文学上有着卓越成就的诗人。早年习儒,兼及诗文,后因应时代变革而转而致力于医学,尤其对《伤寒》《金匮》有深入研究。
  • 文学成就:曹家达不仅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其文学创作亦颇具影响力。他的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世的推崇。
  1. 诗歌原文
  • 首联:“何年封植此,乔木已成林。” 这句表达了对古老树木的赞美之情,暗示了这片古林的历史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 颔联:“一夜北风起,乱山黄叶深。” 此句描写了冬日里山林的景象,北风吹过,带来了萧瑟之感,同时也暗合了秋天的萧索与凄凉。
  • 颈联:“寒潭新镜藻,荒礀古琴心。” 这两句以景衬情,寒潭映照出新长出的藻类,荒凉的石凳却承载着古人留下的深情与回忆。
  • 尾联:“石磴经行处,鸟啼空好音。” 描述了诗人在古寺石阶上行走的场景,听到的是鸟儿的啼鸣声,但这种声音似乎成了一种美好的记忆,令人感到宁静而美好。
  1. 主题解读
  • 自然与人文: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理位置的描绘,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 历史沧桑:通过对古林、老树、荒礀等元素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1. 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诗句选用的词汇精准传神,如“寒潭新镜藻”,“荒礀古琴心”等,都形象地展现了景色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
  • 意象丰富: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构建出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画面,让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生动的图像。

《兴福寺再叠常少府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曹家达对生命体验的深刻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造诣,还可以从中领悟到更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