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宅漱芳书壁屋

迁居三十载,重过旧书斋。
蔓草青黏壁,寒花细傍阶。
鼠狐凭作宅,窗户半成柴。
无限沧桑感,清愁未可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旧宅漱芳书壁屋》是一首由曹家达创作的古诗词。这首诗作于近代,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变迁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曹家达,一位具有深厚古文造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1. 诗歌原文
    迁居三十载,重过旧书斋。
    蔓草青黏壁,寒花细傍阶。
    鼠狐凭作宅,窗户半成柴。
    无限沧桑感,清愁未可埋。

  2. 内容解析

  • 迁居三十载:诗人回顾自己从一个地方迁居到另一个地方已长达三十年的时间跨度。这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活环境和心态变化的一种体现。
  • 重过旧书斋:诗人重访曾经居住过的书斋,这个地点见证了他的过去和记忆。这种场景的重现让诗人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
  • 蔓草青黏壁,寒花细傍阶:描绘了旧书斋的景象,蔓草生长,覆盖了墙壁;寒冷的花朵在台阶旁绽放。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氛围。
  • 鼠狐凭作宅:描述了老鼠和狐狸等小动物在书斋中随意筑巢,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破败。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平衡的担忧。
  • 窗户半成柴:窗户部分被用作柴火堆放,这不仅说明了书斋的废弃状况,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 无限沧桑感,清愁未可埋:诗人通过这些描写,传达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无限感慨和深沉忧愁。尽管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哀愁,但诗人选择将这些情绪深埋心底,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前行。

《过旧宅漱芳书壁屋》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还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挑战时坚持与希望的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