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秋眺二首

落日莽平楚,西风摇远心。
为谁结幽愫,复此一登临。
草树自葱郁,山河变古今。
君门填虎豹,薄暮托哀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废墟秋眺二首》是清代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组诗歌,其中第一首为《废墟秋眺》。这组诗作于光绪廿六年(1890),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思考。下面将详细分析这两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内容解析
  • 第一首:此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落日、西风、草木自葱郁的景象所产生的深沉思考。“为谁结幽愫,复此一登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不平,他为何种原因而结下深重的幽情,又为何要在此登临以抒发这种情感。
  • 第二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看到宋玉悲秋的场景,联想到自己的归途无望,以及因年岁增长而感到的漂泊无助。“宋玉悲秋意,将归无奈何。羁怀动萧槭,旧业感蹉跎。”通过宋玉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感伤。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曹家达在这组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 意象丰富:诗人运用了许多意象如“西风”、“草树”、“山河”、“薄暮”,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画面感,也加深了主题的表达。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每个字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体现了曹家达作为汉学大师的语言功底。
  1. 历史背景
  • 这组诗创作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诗人可能目睹了国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的不公,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个人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废墟秋眺二首》不仅是曹家达文学才华的展示,也是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产物。通过对这组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深邃内涵。

相关推荐